【龙8总区讲堂】病原微生物(第1期)——甲型流感病毒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表面蛋白质的组合进一步分为亚型。目前在人类中流行的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流感病毒亚型。甲型H1N1也被写成甲型H1N1 pdm09,因为它在2009年引起了大流行,并取代了2009年之前传播的甲型H1N1病毒。已知只有甲型流感病毒会引起大流行。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都与甲型流感病毒有关。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的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亚型所致。
流行病学
所有年龄组都可能受到影响,但有些年龄组比其他年龄组面临的风险更大。
感染后出现重症或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是孕妇、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有慢性疾病(如慢性心脏、肺、肾、代谢、神经发育、肝脏或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抑制疾病(如艾滋病毒、接受化疗或类固醇治疗或恶性肿瘤)的个体。
卫生和照护工作者由于与病人的接触增加,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很高,并很有可能进一步传播给脆弱的个人。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卫生工作者及其周围的人。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检测方法
主要为针对甲型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核酸检测,可以采取鼻拭子、咽拭子检测,病毒检测结果阳性就表明确诊甲型流感。另外通过患儿的血清学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高。
临床表现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治疗
一般人群:可对症用退热、止咳等药物。
重症高危人群或病情较重时,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如合并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